近日,河北省出台《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建设保护规划》(简称《规划》),成为全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最早出台建设保护规划的省份。河北省作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质量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建设。《规划》的出台,为河北省长城沿线各地市加快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
河北境内的长城资源十分丰富,《规划》涉及长城河北段现存的战国、汉、北魏、北齐、唐、金、明代等不同时期的长城,总长度2498.54千米,涉及秦皇岛、唐山、承德、张家口、保定、廊坊、石家庄、邢台、邯郸9个设区市以及雄安新区共59个县(市、区)。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国家文化公园专班有关负责人介绍,《规划》的出台,让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建设有了明确的推进表。《规划》提出,2020年至2021年为重点建设期,2022年至2023年为全面提升期,2035年为远景展望期。到2021年,长城景观展示亮化工程、可阅读长城数字云平台二期、山海关—金山岭以及迁西、迁安、赤城等一批风景道示范段将完工,大境门长城博物馆、万全卫所博物馆等主题展示场馆将开馆运营,山海关中国长城文化博物馆、山海关古城遗址保护提升等系列标志性重点项目将取得重大进展,力争形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建设的标杆和样板;到2023年,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功能进一步完善,长城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活态传承展示和文旅融合发展模式进一步成熟,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到2035年,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全面建成,成为彰显坚定文化自信,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久影响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大生命力的重要文化地标。
《规划》以明长城为主线,全面展示长城的文化生态价值,构建“两带、四段、多点”的总体空间布局。“两带”指燕山长城文化遗产带和太行山长城文化遗产带;“四段”指山海关段、金山岭段、大境门段和崇礼段,是长城河北段中建设保护利用相对成熟、景观与文化价值最高、最能集中体现长城精神的段落,是近期打造的重点区段;“多点”指将与长城重大历史事件存在直接关联,以具有文化景观典型特征的代表性段落、重要关堡、重要烽燧等作为标志点,如老龙头、白羊峪、喜峰口、紫荆关、倒马关等。
明确了建设目标和总体空间,那么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怎么建?《规划》指出,重点建设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四类主体功能区,实施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五大工程,推动《规划》落地落实。
“划定840平方公里的管控保护区,规划建设山海关、金山岭、大境门三大核心展示园以及42条集中展示带、258个特色展示点、22个文旅融合区和3类传统利用区,构建内涵清晰、功能明确、重点突出的建设保护整体格局。”河北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认为,严格落实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管理规定,对实现长城文化遗产整体保护意义重大。另外,配合《规划》创新制定的《长城周边风貌管控导则》,为做好长城河北段周边风貌管控和促进周边旅游景区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为推动《规划》落地落实,河北省同时配套出台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建设实施方案》。规划共有42个重点项目,计划投资额167.54亿元。其中,列入国家规划项目10个,入列数量为全国最多。从项目类型看,保护传承类项目4个,总投资9.64亿元,占总投资的5.8%;研究发掘类项目6个,总投资2.19亿元,占总投资的1.3%;环境配套类项目12个,总投资54.6亿元,占总投资的32.6%;文旅融合类项目19个,总投资100.52亿元,占总投资的60.1%;数字再现类项目1个,总投资0.35亿元,占总投资的0.2%。
文旅融合工程作为建设的重点,对实现长城保护传承利用、文化教育、公共服务、旅游观光等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规划》,河北省将着力打造山海关、金山岭、大境门等一批国家标识性长城文化参观游览区,有序推动背牛顶、红峪口、万全卫城、大龙门堡等逐步开放成为新的长城参观游览区,改造提升角山、板厂峪、白羊峪、青山关、张家口堡等一批以长城为核心吸引物的参观游览区,积极推进22个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同时,积极打造长城塞上生态文化旅游产品,大力发展康养避暑产品,开发长城文化研学旅游产品,有序推进自驾车、旅游列车旅游,借势发展长城体育运动旅游,探索推进长城户外探险专项旅游。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将重点打造“万里长城”河北段中华文化展示线、长城抗战精神传承线、人与自然融合互动生态景观线、长城“万里茶道”多民族融合和对外交流文化体验线4条线路。同时,依托长城各主题展示区、文旅融合区、传统利用区等和秦皇岛长城旅游公路、唐山长城旅游路、承德国家“一号风景道”、张家口草原天路等,规划建设“燕赵长城”国家风景道体系,打造融交通、文化、体验、旅游于一体的复合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