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山东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最终名单,于1月17日公布。截至目前,山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达1968处,数量居全国各省区市第一位。过去几年,文物大省山东推进文物法治建设、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各地尤其是基层的文物保护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省文物局局长王磊介绍,按照山东省委、省政府相关要求,今后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将继续推动落实文物工作的政府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文物管理使用者直接责任,推动各级政府建立文物保护工作协调机制,推动文物主管部门和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机构切实履行文物行政处罚权及行政检查权、行政强制权。
新特点:围绕中心 拾遗补缺
1月17日,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通知,正式核定公布山东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57处,另有与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4处,山东省第一批水下文物保护区1处。
2019年10月以来,山东组织开展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水下文物保护区的申报评选工作。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明确评选原则,规范评选程序。全省16市按照要求组织专家评审推荐,共提交472个申报项目。
2020年4月以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新形势下,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按照程序组织对申报项目进行认真核定。其间,邀请省内外考古、建筑、历史、党史等研究领域的12位专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评议和投票,组织50人工作组对有疑问的项目进行了实地复核,广泛征求产权人意见、文旅系统内部意见、16市人民政府意见、省直有关部门意见。经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会审议通过,提报山东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
最终,山东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包含古遗址39处、古墓葬21处、古建筑85处、石窟寺及石刻6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06处。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王守功介绍,山东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注重兼容并蓄、拾遗补缺。公布名单中除了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传统类型文物之外,还包括双山小学旧址等教育遗产,黄埠水厂旧址等工业遗产,王台当铺遗址等商业遗产,八蜡庙等农业遗产,赛龙引水渠等水利遗产,笔架山、青羊崮山寨与石墙群遗址等军事遗产,洪山火车站旧址等交通遗产,田中清真寺等宗教遗产。整体来看,入选文物覆盖面广、时间跨度长,较好体现了山东经济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人们对文化遗产内涵和外延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拓展。
新思路:科学发展 保用并举
山东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公布,是齐鲁大地着眼遗产保护与文脉传承,近年来重点开展的一项工作。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廷琦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物工作,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文物工作会议、出台一系列关于文物工作的新政策,全省文物工作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与此同时,一批具有重大价值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新发现文物,尤其是承载国家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反映新中国和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文物遗存,没有纳入省级重点保护的范畴,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体系结构还存在空白。当前制度框架下省级财政对低级别文物保护单位的支持力度有限,低级别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压力与日俱增,亟待新核定公布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加强保护和管理。
新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之后,下一步要做什么?
王守功介绍,从2020年开始,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就着手开展了第一批至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校核、划定工作,形成了公布图则、测点数据、矢量图纸等公布成果。针对新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下一步,山东将抓好基础工作,确保文物安全。完善记录档案,设立保护标志,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落实管理机构和责任。督促各级地方政府进一步落实文物保护的主体责任,将文物资源的保护红线和刚性要求纳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确保文物安全。
山东还将抓好文物保护,加大资金扶持。针对新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将坚持预防性保护和抢救性保护并重原则,指导各地策划、储备、实施一批文物保护项目,消除文物险情隐患,改善文物保存环境。与各级财政加强沟通联系,争取加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支持力度,提升资金执行效率。
此外,山东计划将文物资源融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深入推动活化利用,让文物在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发挥,让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新目标:植根本土 传承历史
过去5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统筹做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展望“十四五”文物工作,山东提出坚持问题导向,提高政治站位,推动遗产保护再上新台阶。
据了解,未来山东将对接大运河、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等重大工程,2023年建成南旺分水枢纽遗址、济宁河道总督府遗址、齐长城定头崖西山段、铁门关遗址等文物展示利用项目。推动“三孔”、泰山、大汶口遗址等申报国家文化地标和精神标识。
山东同时提出,各地要将文物资源空间信息纳入同级国土空间信息平台。在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统筹划定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水下文物保护区、地下文物埋藏区、城市紫线等历史文化保护线,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严格保护。编制实施全省不可移动文物资源保护利用专项规划纲要,2025年实现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全部纳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
强化文物科技支撑
山东还计划强化文物科技支撑。2023年建成山东文物资源专题信息资源库,实现与国家文物资源大数据平台对接,纳入一体化大数据平台统一管理。整合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重要考古发现、馆藏文物数字化信息,2025年建成“文物山东”云展馆。运用AR、VR、数字动画等增强参观者感知体验,2025年实现全省开放文物点、馆藏珍贵文物全覆盖。
王磊表示,今后山东将推动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康发展,促进文物保护利用与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协调发展,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以务实的举措谱写文物大省的新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