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高原上的青稞长势正好,微风吹动,荡来阵阵清香。现代化的厂房里,工作人员正把烘炒完的青稞,装入袋中。它们将被送往不同的生产车间,完成一粒青稞到一件商品的蜕变。过去,传统的手工作坊只能制作糌粑。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青稞精深加工产品的品种逐渐丰富,附加值也越来越高。
西藏曾是全国贫困发生率最高、脱贫难度最大的地区。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全区农牧民收入实现快速增长,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连续6年保持全国增速第一。2020年,西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598元。西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让群众实现增收致富,过上幸福生活。
致富之粮
西藏昌都市洛隆县,是西藏的粮食主产区之一,有“藏东粮仓”的美誉。这里盛产的青稞,是藏族牧民传统主食糌粑的主要原料。
位于洛隆县扶贫特色产业园区的洛宗特色产品开发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青稞深加工的现代化企业,是西藏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之一。在饼干生产车间内,机器轰轰作响,各流程有条不紊。记者看到,经过烘烤、喷油、冷却的糌粑饼干正平躺在输送带上,等着被装箱。“一天可以生产5~7吨糌粑饼干,一个月供应900箱给本地的小学。”车间主任曲扎介绍道。
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青稞加工正在实现多元化、精细化。除了糌粑饼干,目前,公司还开发出青稞挂面、青稞糕点等特色产品50多种,销往全国各地。
2020年,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与当地1500多户青稞种植户以高于市场每公斤0.2元~0.4元的价格签订了收购合同,实现户均增收1200元。此外,公司还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目前公司有员工45名,其中38名曾是本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月收入平均可以达到2600元至2700元,年收入可以达到近4万元。”公司总经理泽仁顿珠说。
西藏青稞产业正迎来发展黄金期。近年来,围绕做强青稞产业,提升青稞产量,西藏自治区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实施青稞单产行动计划,2020年全区青稞产量达83万吨。
惠及百姓
前不久,记者在洛隆县孜托镇加日扎村见到寸昆杰时,他正在向徒弟们展示洛隆藏刀的锻造工序。他是加日扎村民族手工艺品加工合作社的工匠师傅,也是藏刀加工厂的负责人。
洛隆藏刀,又称藏腰刀,是当地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用具。刀身以纯钢材锻制而成,刀把多用以牛角或木材制成,深受农牧民的喜爱。
刚建厂时,没有设备,没有技术,寸昆杰和徒弟们只能生产出3种款式的藏刀。“后来政府出资给我们建厂房,买设备。通过培训,提高了员工的技术。现在我们已经可以生产出150多种不同档次的藏刀。”
“我在这里学会了藏刀锻造技艺,每月有3000多元工资,年底村里还有集体经济的分红。”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贡觉告诉记者,收入提高了,生活也变好了。2019年,贡觉一家5口人搬进了易地扶贫搬迁点,过上了幸福生活。
除藏刀加工厂外,加日扎村还发展了蔬菜种植基地、民族手工艺加工厂等集体经济6项。2020年,实现村集体经济分红214万元,全村268户1171人受益。
“集体经济逐渐壮大,从原来的人均年收入5000元,变成了现在人均年收入14600多元。”加日扎村党支部书记向巴旦曲说道。
越来越多的村庄开始开辟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渠道。“十三五”期间,西藏自治区每个村(居)每年安排20万元强基惠民工作经费。398个村被列为扶持对象,每年安排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50万元。
走向现代化
畜牧业是西藏那曲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也是牧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
娘亚牦牛是西藏牧区的优良畜种,主要分布在那曲市嘉黎县。过去牧民养牦牛以散养为主,没有品牌意识。从2017年开始,那曲市累计投资1250万元,在嘉黎县建立了娘亚牦牛原种保护扩繁基地,为每头种牛发放4000元的良种补贴资金,进行良种选育。
“公司成立了原种基地,建立了‘千头万亩’养殖基地,还有科研中心专门做品牌的销售部、生产奶制品的生产线。”西藏娘亚牦牛养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经理欧杰次仁介绍道。
在种牛基地当饲养员的巴桑,以前放牧每月收入200元,现在每月工资固定有3000元。“变化太大了。”巴桑感叹道。他妻子也在养殖场工作,夫妻二人每月收入可达6000元。
“按照科学饲养和传统放牧相结合的模式,进行科学养殖,合作组织的肉奶产品全部由我们收购,打品牌统一销售。”欧杰次仁告诉记者。
按照“培植龙头、建立基地、发展合作社、带动牧户”的思路,以“公司+基地+合作社+牧户”合作方式,娘亚牦牛成了牧民群众致富路上的好帮手。自开展合作以来,共带动当地农牧民合作组织49家,2100多户牧户参与其中。
“按照每斤15元的收购价格,我们每月向农牧民合作社结算的鲜牦牛奶收购款都超过了6000元。”欧杰次仁说,今年他们还打算在嘉黎县各个乡镇设立收购点,让当地农牧民群众能更便捷地销售自家产的鲜牦牛奶。
牧民入园、牦牛入股、草场流转改变了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西藏畜牧业现代化发展。数据显示,2020年,西藏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62家,农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57亿元,比2015年翻了一番。